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背景下发展高质量经济的新要求。开发新质生产力即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基本要求,大力推进底层核心技术突破,研发新产物,将实验室的科技成果应用到现实生产线和产业链中;开发新质生产力还意味着要素结构的优化升级,未来的劳动力将逐渐从传统的机械化作业中脱离出来,投入到难以复制的高技术附加值工作中,生产工具将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劳动对象将是更为复杂的高科技产物。最后,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将形成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稳步推进、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的现代化产业格局。通过深度参与国际供应链合作,加深各国原料供应商、生产制造商、经销分销商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和物流公司间的交流往来,有利于加快技术进步,集聚要素资源,加强公司间沟通协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添薪蓄力。
国际供应链合作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首先,参与国际供应链合作有利于各国依托比较优势分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优化要素配置结构。第一,国际供应链合作能够促进当前开放条件下产物生产比较优势格局形成,市场供需更加透明化,核心公司依照利润最大化原则,针对与公司利益最为相关的技术创新环节加大投入力度,同时,生产性技术创新所具有的外溢效应又能促进全社会科技进步。第二,国际供应链合作能够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最优竞争合作格局形成,推动公司根据市场形势合理调配资金、人力、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用于自身研发生产,降低要素浪费损耗,使要素效率最大化,要素结构最优化。第叁,参与国际供应链合作的公司通过利用比较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报酬,拥有更多资本用于研发投入,高效配置要素资源,来推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技术进步,产能增加,促进当前开放条件下各国最优产业分布格局形成。
其次,国际供应链合作通过加强各国间技术交流,实现技术共享,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到现实生产过程中,加速新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从新技术到新产物再到新产业,需经历基础研究、产业研发、制造量产和市场开发四个阶段,而其中对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于制造量产。从我国产业发展角度来看,通过与国外高新技术公司、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开展前瞻技术合作以及高水平人才交流,我国在研究研发阶段的技术优势和高端要素优势进一步扩大,加之我国劳动力、资本以及资源禀赋显着,是世界上开放性制造大国,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来规模化制造、批量化生产新产物,有力地促进新产业链供应链构建,真正实现新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过程。
再次,高效联通的国际供应链为世界各国产业链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并且推动各生产环节主动创新,降本增效。畅通的国际供应链使世界各国联系更为紧密,分工更加明确,任何环节出现纰漏都将增加各国经济不确定性。因此,为了保证经济生产生活正常运行,各国会针对自身分工环节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推动传统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数字技术更新生产设备,实时监测生产情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风险和成本。同时,利用绿色生产技术降低生产能耗,提高产物质量,真正实现产物质优价廉,提高经济收益。因此,参与国际供应链合作有利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各国厂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推进生产线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利益,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链博会为促进国际供应链
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为全球公司提供新质生产力合作发展新平台。链博会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集贸易促进、投资合作、创新集聚、学习交流于一体。2023年首届链博会聚焦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和健康生活链五大重点领域,包括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和英国等55个国家或地区的515家中外公司在此分享交流最新技术、产物和服务成果,达成合作协议200多项,为全球上中下游公司寻找最优合作伙伴打造规模化平台。同时,链博会还举办6场专题论坛,共议未来发展前景,凝聚开放合作共识。
链博会为全球公司描绘新质生产力合作发展新图景。链博会相较于其他展览会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不仅仅是展示独立的技术、产物或服务,而是更为全面、立体地展现贯穿于重要产业全生命周期中各核心环节的创新技术、产物和与之密切相关的配套服务。如智慧汽车链中从核心原材料和元器件,到电池、电机和智能联网设备,再到整车产物和服务;绿色农业链中从农作物种植、加工到现代农业服务;清洁能源链中从能源获取、能源利用、能源运输到能源存储;数字科技链中从技术变革、产业孵化到数实融合等。由此,各公司不仅对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绿色环保等新质生产力发展重要领域的技术创新拥有了更全面了解,还促进了不同产业间产物服务交叉融合,共创新模式、新服务、新业态。
链博会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低迷,逆全球化潮流逐渐涌现,部分发达国家为巩固自身垄断地位,试图召回本国制造业公司,“脱钩断链”,甚至恶意制裁经济增长迅速的部分发展中国家。此举严重违背国际贸易分工规律,使世界经济恢复更加艰难。此次链博会通过促进各国公司线下近距离展示互动,聚集各国专家学者和国际组织代表共商未来发展计划,使各方代表亲身感受到加强公司间技术交流、产物服务合作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有利于各方摒弃保护主义倾向,深化国际供应链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链博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为供应链合作带来新机遇。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清洁能源行业前景广阔,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量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新质生产力发展潜力巨大。此外,我国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在当前经济形势不景气背景下仍能保持货物、服务贸易规模稳中有升,拥有巨大消费潜力。我国举办链博会有利于加强我国公司同国外公司的合作往来,彰显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推动国际供应链转型升级。
举办高水平链博会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新平台
一是增设先进制造业供应链专区和完善服务业供应链专区。对于先进制造业而言,链博会应从“元”技术的研发突破,新材料生产和关键零器件创新,再到智慧制造,全方位展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果,并且利用真实呈现、动态演示、互动体验等多种交流方式,使参展公司深入感受前沿技术成果,激发更多创新合作,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针对服务业供应链,应统筹安排研发、管理、仓储、经销以及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文体娱乐、知识产权等其他独立服务业公司展示专区,促进国内外公司在增强个性化服务提供能力,推动服务供应链与产业供应链融合方面开展合作交流,为建立专业高端的服务业供应链而共同努力。
二是提高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参会数量。专精特新中小公司聚焦主业细分领域,是高端材料、数字技术、新能源和绿色环保产业的佼佼者。因此,应进一步提高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参会比例,推动其与国外高精尖公司就深化技术创新合作、加快新产物研发、构建新生产线和产业链达成深度合作,为新质生产力创造更多发展新机遇。同时,密切关注中小公司发展难题,加大金融、保险机构对中小公司支持力度,促进二者达成深度合作,保障中小公司生产安全,进而筑牢重要产业发展根基。
叁是以链博会为契机,推动中西部地区融入国际供应链合作,加快中西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和矿产资源,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要素禀赋优势显着。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亚欧大陆桥又为中西部地区嵌入国际供应链提供了交通基础。因此,链博会应搭建中西部新材料、新能源公司与国外先进公司互动交流平台,使国外参展商详细了解中西部地区新产业发展优势,达成合作意愿,甚至投资建厂,既能推动中西部公司参与国际分工,又能使中西部地区利用合作带来的资金、人才和先进技术,推动当地公司数字化转型,加快新质生产力培养。
四是搭建区域性合作交流专区,举办区域性合作创新论坛,为“一带一路”倡议、搁颁贰笔协定等众多区域性合作战略框架下的国家间深入开展供应链合作打造专属平台。当前,随着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逐渐向区域供应链偏移,而区域协调化能够为技术创新提供物质保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现代化产业环境。因此,链博会可设置“一带一路”、搁颁贰笔国家公司展示互动专区,共享先进发展技术,推动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实现产业有序转移;同时,完善金融、物流、保险展示专区,为公司间开展合作提供坚实保障。此外,举办专题合作论坛,共商区域发展规划,为促进区域国家间公司合作营造良好生产环境、政策环境。(作者分别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